中国科技产业迎来突破:从AI大模型到人形机器人量产,投资机会渐显
2025年,AI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快速进步,成为了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推动力。今年,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迭代与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如DeepSeek和阿里云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显著突破,推动了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向实际应用场景的迅速扩展。尤其是在大模型的应用中,国内厂商通过开源协议促进了全球技术的协作与创新,深度融合文本、图像及视频等多模态信息的能力,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技术格局。
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进步也在加速。从2023年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大会到2025年机器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创新速度远超预期。然而,尽管技术不断成熟,量产依然是当前产业面临的核心矛盾。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技术壁垒、产能缺口等问题仍然是关键挑战,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链的完善方面。投资者需关注这一领域中的技术迭代与产业政策的推动,寻找可行的商业化突破点。
在投资方向上,邓心怡强调,未来十年将是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时代,重点应放在那些能够结合客户需求、场景应用和数据资源的领域上。特别是在半导体国产化与核心硬件的自主研发方面,国内科技企业正逐步攻克关键技术,为模型和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AI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迎来从“科技跟跑者”到“创新引领者”的历史性转变,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本文源自金融界
逆周期!从这张榜单透视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强劲韧性


毕马威中国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日前发布,以焕新升级的“中国生物科创领航榜”为品牌载体,在延续前两届对行业前瞻洞察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联动产业集群优势与政策资源,进一步助力生物科技领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展现强劲逆周期韧性
当下,全球产业链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刻变革,而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韧性,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体外诊断、AI制药等赛道也在技术迭代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上的突破。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据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介绍,本届榜单延续了毕马威中国一贯的严谨评选标准,从技术和产品线的领先性、产品管线丰富度和原研产品比例,核心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背景、产业化前景、资本市场活跃度、财务健康水平六大维度,筛选出覆盖生物制药、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药外包、AI制药及中药科创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榜企业从融资轮次来看,以A轮、B轮融资为主,共占比63%。其中,A轮28家,同比上升20%;B轮17家;C轮及以后轮次共8家。生物医药领域持续受到资本青睐,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趋势持续加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受限、市场需求匹配错位、地缘政治影响、竞争激烈、创新生态缺乏等。
AI制药呈三大发展趋势
如果仔细剖析今年的上榜企业,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已经开始呈现。在技术层面,多学科及技术交叉融合加速,AI、5G、大数据等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催生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成效显著,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流通效率,还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从细分领域看,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类企业各占31%,并列榜首;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紧随其后,占比26%,体外诊断类占比6%。AI制药、医药外包组织及中药科创等新兴领域亦崭露头角。
于子龙透露,“我们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设计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显著成效,具体表现为药物设计时间缩短70%、设计成功率提升至传统水平的10倍。从产业发展来看,AI技术正通过算法迭代与数据积累,深度融入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并在研发效率提升、临床转化加速及产业生态重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在靶点发现环节,AI技术突破了传统试错模式的局限;在临床试验阶段,AI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优化患者分层,提升试验效率。此外,在政策层面,国家药监局(NMPA)已将AI生成数据纳入审评体系,2024年辅助审评的AI相关药品注册申请占比已达12%,这标志着AI技术在合规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他认为,AI制药将呈现技术融合深化、数据飞轮效应释放与商业模式创新这三大发展趋势。在技术层面,多模态AI将与量子计算、自动化实验室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更强大的技术合力;在数据层面,头部企业将加速构建万亿级动态化学空间,推动预测模型精度实现突破;在商业模式上,“自研管线+License-out”模式将逐步成熟,为AI制药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总体而言,AI制药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其在提升研发效率、加速临床转化及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走出去”仍是必由之路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研发管线规模不断增长,跨境交易日益频繁,License-out(企业技术、专利等通过许可输出)和Newco(一种资产交易模式)等模式助力企业提升全球化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产学研投深度融通,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于子龙表示,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化对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形成结构性冲击,但“走出去”仍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突破市场瓶颈、获取技术溢价的必由之路。从细分领域来看,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技术出海,经统计2024年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License-out)事件数共126起,涉及首付款40.99亿美元,涉及总金额525.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
在展望未来时,于子龙则建议,原料药企业可加速向高附加值特色原料药转型,创新药企需巩固License-out优势,同时通过NewCo模式分散供应链风险;政策层面则需把握自贸试验区”白名单”制度机遇,优化研发用物料进口流程,借助一系列规则拓展合作空间。
原标题:《逆周期!从这张榜单透视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强劲韧性》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
相关问答
国内有哪些高科技产业?
国内有那些高科技产业?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大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首先,2019年,是中国新时代的科技元年,中国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
中国高科技产业分布?
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
高科技产业属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哪个?
高科技产业我理解成高新技术产业作答。严格讲,高新技术产业没办法按照一二三产来划分,可能各行各业都有分布。各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不同,以美国为例,...
十大高科技行业?
1.无工质发动机2.纳米机器人技术3.3d印刷细胞和人体器官4,人机接口技术5.量子传输技术6、人工智能7、基因工程8、航天工程9、高科技通信10丶智慧材...
科技板块有哪些行业?
科技板块包括电子元件、国产软件、芯片、服务、电子信息5大板块。在科技板块中,半导体行业是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半导体芯片行业中的芯片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装...
(4)我国已形成了哪些高科技产业基地和产业带?_作业帮
[最佳回答](1)计算机、计算器、无线电话。(2)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3)分布在科技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地域,一般要依附一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科技成就
[最佳回答]成功发射长征些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单人)神舟六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双人)神舟七号载人火箭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嫦娥一号绕月卫...
科技领域包括哪些?发些什么文章视频好?
说到科技领域涉及得方面也是非常广泛的,我个人觉得啊,这是人类文明对未来的憧憬。1:科学技术领域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说到科技领域涉及得方面也是...
科技和产业是scd吗?
科技和产业不是简单的SCD(社会文化发展)。虽然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对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它们同时也受到了经济、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科技赛道有哪些行业?
科技赛道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行业。以下是科技赛道中的一些主要行业:1.人工智能(AI):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