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IPO也撤单!朗视仪器净利6000万拟募资326亿,维生素厂商兄弟科技实控人半路接手
4月10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因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视仪器”)及其保荐机构东兴证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朗视仪器IPO状态变更为“终止”。

回顾朗视仪器闯关历程,从2022年6月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如今的IPO撤单,其A股上市之旅还是以失败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朗视仪器在撤单前的2年时间里,在经历过一轮问询后再无实质性进展。而在首轮问询中,该公司产品市场、核心技术、实际控制人、经销模式等13个方面问题被问及。
此外,朗视仪器原计划募资额也较为“迷你”,其仅计划募资3.26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朗视仪器主要从事专业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围绕锥形束CT成像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国内口腔CBCT市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进口品牌垄断,随着2012年后国有品牌的崛起,国内口腔CBCT市场格局发生了改变。
近年来,朗视仪器业绩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该公司已成为国内口腔CBCT行业代表企业之一。具体来看,2019年至2021年,朗视仪器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22亿元、2.15亿元和4.05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4.89万元、1810.24万元和6418.89万元。
业绩规模虽小,但朗视仪器在分红上并不吝啬。受疫情影响,2020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仅有1810.24万元,同期该公司的现金分红额为3688.75万元,为该年净利润的2倍,而上述分红额中近1/3进入了实控人钱志明的口袋。
金融界注意到,钱志明2017年才接手朗视仪器并成为其实控人,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钱志明直接持有朗视仪器33.80%股份,同时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海宁海睿3.94%的出资份额,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
市面上虽对钱志明的报道较少,但事实上其也是资本市场熟人。据了解,钱志明与其兄弟钱志达共同控制的兄弟科技于2011年上市,该公司上市后发展重点由皮革化工向维生素领域逐渐转移。
不过,兄弟科技在经历2022年营收净利激增后,2023年业绩出现急剧下滑,由盈转亏。兄弟科技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该年其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5亿元-1.9亿元,而2022年为盈利3.06亿元,同比下降149.1%-162.19%。
此外,监管部门在对朗视仪器首轮问询中,也曾对实控人变更问题进行询问。彼时,朗视仪器称,公司创始股东张文宇、吴宏新、王亚杰、俞冬梅等人受限于资金实力不足、管理经验有限等原因引入其他股东,而钱志明的入股是基于对医疗器械行业及公司管理团队技术背景的信心。
朗视仪器研发人员变动情况也遭到问询。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末至2022年末及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的研发人员人数分别为72人、66人、107人和108人。不过,该公司人员流动较大,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其离职人数分别为6人、18人、14人和10人。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朗视仪器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分别为 25.36 万元、32.66 万元、30.32 万元及 15.92 万元,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当前,IPO“撤单潮”悄然而至。IPO遇冷下,撤单的企业或不止朗视仪器一家。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迷你IPO”来袭!朗视仪器“冲科”拟募资326亿元
6月30日,资本邦了解到,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朗视仪器”)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资3.26亿元。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朗视仪器是一家提供先进医学影像产品及服务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围绕锥形束CT成像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2.22亿元、2.15亿元、4.05亿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4.89万元、1,810.24万元、6,418.89万元。
公司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的第(一)套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根据保荐机构出具的《预计市值的分析报告》,发行人预计发行市值不低于10亿元;根据天健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天健审〔2022〕5248号),发行人2020年及2021年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计算)分别为1,022.28万元及5,672.77万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发行人满足前述上市标准。
本次拟募资用于医用锥形束CT(海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钱志明直接持有公司33.80%的股份,同时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海宁海睿3.94%的出资份额,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朗视仪器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风险:
(一)新冠疫情导致的经营风险
公司锥形束CT设备目前主要应用于口腔医疗领域,口腔医疗方式的特殊性造成病人与医生存在较为直接的病毒传播途径,因此在新冠疫情管理严格时期,大型医院口腔科、口腔门诊多采用限流或关停等措施防止疫情传播,从而区域性、阶段性地造成下游客户需求降低,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下滑。
若后续疫情存在区域性反复甚至大规模爆发,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将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采购以及销售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
(二)部分原材料的供应风险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殊性,公司锥形束CT所使用的X射线球管、探测器等关键器件只能使用产品注册时选定的型号,如要变更需要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周期较长。公司虽然每类关键器件都有多个供应商,但仍存在公司某些型号产品的关键器件断供导致暂时停产的风险。
未来如因特殊贸易原因导致相关国外供应商停止向国内企业出口该类关键原材料,或因不可预见之原因导致公司主要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出现较大困难、产品质量下降等情形,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单一产品收入占比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口腔锥形束CT产品、软件产品,其中口腔锥形束CT产品各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9.89%、99.99%、99.98%,其他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小。若公司在日后经营中口腔锥形束CT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或在市场中出现该产品的替代产品或技术,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影响。
(四)研发投入风险
公司属于研发驱动型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至2021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095.91万元、2,363.76万元、3,628.50万元。其中耳鼻喉锥形束CT、隐形正畸矫治器、车载锥形束CT、口腔数字印模仪等新产品研发投入占比较大。
随着技术演化方向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大量研发投入的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如果研发项目进展或者研发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效果不及预期,将会限制公司收回相关研发成本的能力。此外,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存在不被市场认可的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五)经销商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通过经销模式进行销售,经销收入各年占比分别为94.00%、93.39%、93.99%。若公司未来不能保持与重要经销商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或无法对经销商进行有效管理,或者经销商出现自身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等情况,可能出现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受阻、在相应区域销售下滑的情形,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本文源自资本邦
相关问答
最新的室内新风系统品牌排名是怎样的_家用电器
[回答]根据**网和中国新风行业网销售量和消费者反馈,有以下品牌销量领先:1.香港古耐2.松下。3兰舍4、森德5、白浪、6布朗7远大、8美的9朗视10、霍尼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