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用户投稿 14 0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一次奔赴

一生回忆

在70余万华科人中

有这样一群人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

带着对求知的渴望

远渡重洋相聚喻家山下

又满载而归

带着华科人的骄傲

在世界的不同角落

发光发热

一带一路

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留学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

一群群华科大国际学生

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

“一带一路”故事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是推动知识共享和文化互鉴的重要途径。我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缩影,坚持教育开放的理念,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招收国际学生来校学习。截至目前,共为160多个国家培养了15000多名专业人才 。国际学生在获得我校颁发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回国后,很多人已经成为杰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著名医学专家、政府管理人员或所在国驻华外交官员。2013年7月,教育部启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我校在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李敖

听起来就是一个

标标准准的汉语名字

而它的主人来自马拉维

本名Umali Leonard

Leonard可简称为Leo

与李敖发音相近

今年8月

获商务部博士奖学金

9月,他来到喻家山下

成为了一名华科人

李敖(Umali Leonard)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的商务部博士奖学金生,来自马拉维,师从丁晓锋教授。来华留学前,他在马拉维商业与应用科学大学(MUBAS)担任讲师。李敖是UNLEASH全球创意实验室的全球人才,该实验室致力于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创新,曾于2019年参加在深圳举行的UNLEASH全球创新实验室。今年12月,UNLEASH创新实验室将在卢旺达基加利举行,李敖将作为主持人参加。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李敖对技术非常着迷,力图通过教育和技术减少贫困。因此,他积极向马拉维的年轻人推广数字创新。2022 年,李敖启动“你好,明天”计划,面向马拉青少年开设编程和相关技术课程,希望以此为祖国培养未来的创新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敖说,很荣幸能够在中国这个技术先进的国家学习,他表示当他回到马拉维时,希望能够实现他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梦想。他期待从他的导师丁晓锋教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进行技术交流,在华中科技大学度过充实的学习时光。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李敖是如何与华科大“邂逅”的?

这2个月中,华科大、武汉和中国

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来,一起听他的讲述——

时间回到八月份,马拉维正从冬季转入夏季。我和我的同事焦急地等待着中国商务部奖学金申请的结果。基本上八月的每一天,我们起床后和睡觉前都会登录中国奖学金在线系统查看,令人沮丧的是系统一直显示“进行中”。

8月10日后,我们感觉申请成功商务部奖学金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整个八月我们都在期待和忐忑中度过。某天的午餐时间,我们再次登录中国奖学金在线系统,发现申请状态显示为“通过”!太好了!我还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奖学金!

9月5日的凌晨终于到来了,我的母亲、兄弟姐妹、妻子和孩子都高兴地等着送我去机场。这是与亲人分别的艰难时刻,我感慨万分。坐在飞机上,透过舷窗,我看到树木和房屋一点点变得越来越小,仿佛它们在向我挥手道别。渐渐地,树木和房屋消失在云层中,东方之旅开始了。

一踏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我就看到了一个中等身高的男生举着一块接机牌,上面写着“I HUST”(我爱华中科技大学)。我们和另外几位来接机的学生们一起,每个人举着这个有爱的接机牌,开心地拍照留念。学校还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小零食,整个接机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随后,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学校。一路上,我透过车窗欣赏着结构复杂的道路和高大美丽的建筑。之前看到的上海和武汉宏伟的机场就已经让我惊叹,此刻,我有感而发:“中国真了不起!中国发展得真好!”

当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已经到达华中科技大学时,我仍不敢相信,因为这里有很多高楼大厦,我无法想象校园里能有这么高的建筑,周围能有如此多的大树。这时我想起,我在家里查阅信息时,曾读到过关于学校的介绍,它被誉为 “森林大学” 。

凌晨2点,我们入住了国际学生宿舍柏景阁。醒来后,我叫上朋友一起出门,开启了崭新的一天。自我们从上海入境中国以来,我们都还没有时间办理电话卡,还没与家里人取得联系。一位高年级的国际学生热心地带我们办理了手机卡,随后我们就到国际学生办公室开始办理新生注册手续。

此时我的语言障碍开始显现。国际学生办公室,我们能与办事人员(老师)顺利地沟通,因为他们都会说英语。但是在很多地方,比如银行,不会一点中文的我们和办事人员交流不太顺畅,这也让我下定决心,除了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我也要抓紧时间学好中文。

除了语言之外,我们还面临另一个挑战——食物。在这里,刚开始很难找到与我们在家里吃的食物接近的东西。所以,我们到每一家食堂尝试不同的食物。过了几天,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口味的食物,随后,我们发现食堂里有很多可口的食物,虽然和我原来的饮食习惯并不一样,但我很喜欢,我现在非常喜欢吃面条。

我对华中科技大学可谓一见钟情,我爱上了这所卓越的高等学府,校园里的森林让我感觉自己就在大自然里。学校提供了非常完备的硬件条件,遍布整个校园各个方位的体育设施,鼓励我们全方位地发展。 与我们国家的大学相比,华中科技大学的占地面积与建筑规模,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来到学校的几天后,我遇到了我的导师丁晓锋教授,他热情地欢迎了我,并指导我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需要做些什么。我的导师人非常好,英语也十分流利。

我在中国的第一堂课就是中文课,教室非常赞,配备有扬声器和其他智能设备。“你们好!”一走进教室,我们的中文教师冯老师就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这时,我刚学会说“你好”,我迫不及待地跟老师打招呼。终于要学中文了!我将在中国度过四年,学习中文是必须的,我要把握住每个学习的机会,上好每一堂课。一个月后,在冯老师悉心的教导下,我学会了一些简单日常的中文表达,比如“我叫李敖” ,用中文数数,在食堂问“这个是什么”,或者在商店问,“这个多少钱”。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过去的一个半月里,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已经领略并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 在中秋节期间,计算机学院组织了一次文化活动。从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比如月饼的起源,我们还知道了每年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和我们所在的城市武汉,国际学生办公室组织我们去湖北省博物馆和东湖参观、游玩。途中,导游介绍了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博物馆,我们参观了一些展览,我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历史是如此悠久且丰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宏伟气派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中国古代的文物,一想到这些文物与我相距数千年,我就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东湖之旅中,我坐船游玩。我从导游的讲解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湖北和武汉的知识,比如湖北的 “Hu”是lake(湖泊)的意思,武汉是一座水上城市,被长江、东湖等众多水系环绕。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作为一个正在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学生,我充分认识到中国在技术领域的创新方面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我认为中国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理想之地,从中国将技术深度融入到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就可见一斑,例如微信、支付宝等推动的无现金社会、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的普及、地铁网络的四通八达,以及高铁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正在或已经成为许多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上了一些课程,一切进展顺利。图书馆很大,学习环境也很好。纵观华中科技大学里所有学习的软硬设备条件,我得出的结论是,我来华中科技大学深造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因此,我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确保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成为一个在研究领域内更出色、更有见识的学者,然后返回祖国。

中国是一个绚丽多姿且安全和谐的国家,人们善良且充满爱心。在我初来这里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已经拥有了如此多难以忘怀的经历。相信接下来的四年里,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待着我去探索!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编辑:高翔、李芊芊

我和华师的100天!双向奔赴真的太幸福了!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上大学之后直接P人爆改J人!""没人和我说大学除了学习还可以做这么多事哇~""终于能在大学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了!"……😜😜😜从开学到今天亲爱的2024级CCNUers 恭喜完整打卡华师生活100天! 你们对华师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吧从刚入学时的紧张到如今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我们的每一步都是青春的印记!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那些大学必做清单是真的吗”

“突然发现我的价值评判标准不止是成绩了”

大学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华大官微采访了11位(组)2024级新生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答案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朋友们!我范毅萌成功上岸啦!!🎉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这一次,是我在桂子山上崭新的100天!同一地点,已是不同心境,华师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华师像家一样温暖,洗去我奔波的疲惫,注入前行的动力,让我的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有力。 未来我也将在华师,努力续写我的青春故事。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这百天中,我的生活相较本科阶段更加充实。 在院研会,我的工作能力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也开始尝试从幕后走向台前,探索自己的多元可能。作为一个容易内耗的人,我也曾因不适应学习模式的转变而迷茫不安,但在老师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不断摸索,将宏大的课题拆解成小任务逐个击破,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慢慢减轻。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课余时我喜欢骑行、爬山,户外活动缓解了我的焦虑情绪,帮助我培养出了更强的自洽能力和自我驱动力,推动着我勇敢迈出每一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我想,未来的读研生活会是一段“自我发现之旅”,我会不断找到更加多元的自己。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好啊,我是尤冉。🎐我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走出西部,回到西部。”是我在今年开学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的誓言。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华师生活的这100天里, 我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储备知识,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在师范生技能培训里学会如何规范地写钢笔字,也学习纠正自己的普通话发音;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了解了当一名好老师的基础素养,思考自己未来的教学方式……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这些体验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也让我对教师行业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更加明晰以后的道路。作为教师,我应以身作则、立德树人 ,成为学生的榜样,指引他们不断成长。而我也将继续努力,为奔赴家乡、投身教育事业而奋斗。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哈喽大家好,我是2024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专业本科生李维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高考成绩没有辜负十几年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家长、老师都说我有更多的选择,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华师。 我的老师很多都来自华师,他们让我知道,华师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百年名校。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华师的学习氛围很好!我时常能够看见在食堂自习、在草坪读书的华师人。 我和他们一样,找到了一个学习的好去处,也是我的“秘密基地”——学校图书馆。那里安静、开阔、明亮,在这样的环境里和许多怀揣着梦想的同学们一同努力,让我很有幸福感和满足感。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我深知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个目标还很远,但坚持不懈地学习,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飞行棋,迈出的每一步,都能距离“起飞”的时刻更近一步。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一名好老师!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好啊,我叫曹旭烨,是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 当我还在读高二的时候,集训的老师便向我推荐华中师范大学的播音专业。高考结束后,我就来到武汉参观了华师,宏伟的校门和绿树成荫的校园,给当时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被华师录取后,我很兴奋!怀揣着对大学的激情和对专业的热爱,我参加了许多社团和活动。在晨雨剧社,我真正体会到“播表不分家”。 在天空杯合唱团比赛现场第一次主持,我认识到了专业的主持人应该具有的素养,也积累了更多经验。虽然每天早起练嗓和满满的社团活动有时会让我感到一些压力,但我仍然觉得充实快乐。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未来,我希望自己能继续全方面提升专业素养和丰富实战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好啊,我是向易琳。💕早在读高中时,圣兵爱心社的学姐就已经将温暖邮寄给我,心里的一盏灯也被悄悄点燃。 我成功考入了理想院校,也如愿加入了圣兵爱心社,被帮助的孩子成为了帮助孩子的学姐,未来,我也会将爱继续传递下去。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正是因为了解远方的孩子处境如何,我更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鼓励他们,以心燃灯,点燃心灯。 现在,我在圣兵爱心社负责联络与爱心社联资的爱心伙伴以及社团历史整理,搭建起社员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也搭建起新老社员传承的桥梁。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爱与奉献中,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力量,也变得更自洽,不再那么容易内耗。今后如果有机会,我 还想去偏远山村支教 。在传递爱这条路上,不管是大学还是以后,我都希望能越走越远。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好!我是来自新疆伊犁维吾尔族的安外尔·阿克江。 太快了!眨眼来到华师读预科已经100天了。还记得我第一次在伊宁市坐火车出发来武汉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一路上感觉越来越热,到武汉直接把棉袄换成短袖了!不光是武汉,华师人也特别“火热”。在黄鹤楼偶遇了华师历院的学长,他得知我们是华师的预科生后,很热情地和我们交流,我对华师人的“初印象”很温暖。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除了热情的华师学长,和其他各民族同学的相识相知也让我感到很温暖,大家因缘来到华师,虽然拥有不同的民族习俗,但是我们依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慢慢地,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也让我产生 了在今后想要从事少数民族相关工作的想法。 热情似火的武汉和温暖如家的华师,填满了我的“华师一百天”!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声喊出我的名字,卢沛辰!💥我来自中国台湾高雄,跨越海峡,很开心能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朋友们都说我是时刻保持“高能量”“energy满满”的小太阳,对我而言,保持活力、克服困难的秘诀,是给自己设立目标,不断肯定和鼓励自己!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带着对新闻宣传的热情,我加入了华大融媒学生记者团官微运营组。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技能,了解到“一篇高质量推文是如何诞生的”;认识了耐心指导我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也交了好多可爱的新朋友,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成长……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每向前走一步,我都会不断肯定自己,因为我相信,所有的磨砺都是未来的惊喜,毕竟人生就是要充满passion呀!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记者团在我心里,是家一样温暖的存在!学习新的技能,参与采访和推文编辑,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成果……在记者团,时时刻刻感受到的爱,见证一个个珍贵的“华师瞬间” ,让我更能理解“爱在华师”的内涵 ,也更想要用我的力量讲好“华师故事”!做一名合格的“华师新闻人”!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华师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艾思嘉!来自俄罗斯😜我热爱探索中华文化,喜欢跳舞、健身运动、阅读和旅行。我很喜欢中文,因为声调的存在,中文变得像一首歌一样。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汉语/俄语的老师。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我从俄罗斯来到武汉求学,13岁时在心里埋下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初来华师,最困扰我的就是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蹩脚的中文让我难以顺利地向别人表达我的意思,刚开始吃不惯的中国饭菜也让我愈发想家,我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生活,担心语言不通会成为交流的障碍,更担心自己会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迷失方向。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和同学。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在专业课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掌握了汉语的常用表达,并且一步步走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出于热爱,我参加了很多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中国舞、水袖舞、孔雀舞、书法和诗词朗诵等,在这个过程中也结识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我们一起聊天聚餐,互相鼓励。慢慢地,我在华师这个大家庭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山一程水一程,师友相伴便不惧前行!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我叫邹沛根,来自四川乐山。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内敛、不爱说话的男生,但在运动场上的我,能够完全兴奋起来,燃起来!在专业学习之余,我很喜欢通过夜跑、踢足球来释放生活的压力。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高中时的我非常憧憬大学生活,虽然如愿来到了华师,但内敛的性格并未让我较快适应大学的节奏。每当我在成长的路上遇到困惑,感到迷茫,我都会来到运动场,跑步、踢球,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汗水带走了我的烦恼,也让我能更理智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拨开迷雾。从小到大我都很热爱体育运动,来到华师后,我很开心有机会延续这份热爱,运动帮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也是我生活的兴奋剂!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前段时间,我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男子400米项目,没想到最后竟夺得了冠军!这让我倍感惊喜,也给了我莫大鼓舞,让我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我也积极参加了学院的足球比赛,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朋友。学着热爱的专业,空闲之余运动锻炼,这大概就是幸福的具象化吧!充实且自洽的生活,让我更加热爱在华师的每一天!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的龙贝贝!🏃(小编有话讲:四川的朋友好像都很喜欢运动诶!来自其他地域的朋友们也要勇敢跑起来喔!) 我喜欢慢跑、打羽毛球、打篮球,性格开朗活泼。 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秋季运动会,并且成功拿到了女子100米、女子200米第二名,还和小伙伴一起在女子组4×100米接力赛中获得冠军。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入学之初,受佑铭体育场浓厚运动氛围的影响,我经常会与朋友在操场上慢跑。 但后来我忙于专业学习与学生工作,渐渐减少了运动的频率。但是趁着运动会举行,我又有机会回归热烈的操场,这让我很激动!运动会前,在学长学姐的鼓励下,我报名了很多田径项目。我和学院的同伴们一起紧张地备赛,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训练。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学院成功蝉联多个项目的冠军。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运动让我收获了友情,也让我更加自律和专注,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华师的这100天里,运动早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跑步,还是羽毛球、篮球,我都积极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挑战极限。我想,是运动点燃了我在生活中的热情,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大家猜猜我们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李维笑:来到华师之后已经妥妥蜕变成e人了!以前专注在学业上,来到大学后发现自己还能做视频剪辑!大量的文献阅读和高中学习完全不同,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中寻找平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我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成功“为爱变e”。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李维妙:我很喜欢唱歌,但i人的社恐属性让我不敢展示自己的热爱。幸运的是,天空杯合唱比赛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出于对唱歌的热爱,比赛前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虽然很累,但我并不觉得枯燥,尤其是在听到学院得奖之后,真的很开心,这种大家向着一个目标一起努力的感觉真好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虽然性格迥异,但在生活中我们是相互照顾的亲人,也是无话不谈的挚友。 未来,我们也会在不同的赛道上一起闪闪发光!”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一年又一年的桂花谢了又开在落叶的指引下我们思考着新起点的归处 寻找着生活的支点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亲爱的CCNUers人生漫漫 到处是风景 努力生活 就 是最好 的答案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叶落花开我们是长在桂子山的一棵小树在华师的第一个100天里生根发芽未来不止100天 愿我们 都能在自己的氧气里 肆意生长 加油! 🌱🌱🌱 强烈推荐

▼40年,40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风华正茂!▼

▼林郑月娥女士到访华中师范大学并与师生交流互动▼

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

▷《中国高等教育》刊发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文章:建设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亟需破解的突出问题与改革路径

▷让机器人大秀中国舞!华师冠军团队“能文能武”!

▷与法同行,华师人“宪”在行动!

ttps://mp.weixin.qq.commeAwXKkr5N7pErPA1dJaxghttps://mp.weixin参观华中科技大学的感受 “我对华科大,一见钟情!”华中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策划: 刘伊玲 游欣悦编辑: 刘伊玲 游欣悦 代紫凝 卢沛辰(实习)郭天琦(实习) 周昔霏(实习)文字:延语芊 杜俊晓 邹思逸 陈贝贝刘伊玲 游欣悦 代紫凝 卢沛辰(实习)郭天琦(实习)周昔霏(实习)图片: 何煦 孙嘉璇 杨文欣 王智敏 蔡颖 鲁雪儿郭雅君 罗杨烨 罗翊筠 游欣悦 刘伊玲部分图片来源于受访者视频: 王雅露 冯焯悦 鲜孟怜 罗翊菲 谭羽茜张婕桐 邵鸶云 李嘉淇 孙茉莉 周扬陈默 徐婧瑶 林语桐制图: 田婧 李佳欣(实习) 姜佩吉(实习)责任编辑: 毛国樨内容审读: 秦恒 马俊投稿邮箱: rmt@ccnu.edu.cn

相关问答

2021年国庆可以参观华中科技大学吗?

华中科技大学国庆放假阶段为疫情期间不对外开放参观。2021国庆放假安排为10月1日至7日共7天,这是华中科技大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

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参观吗?

以前可以,疫情后需要实名制。校园门禁实名制通行(一)校园门禁实名制通行,是指所有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依据门禁设置情况,校园包含学校权属土地区域和高层小...

华中科技大学2022暑期可以参观吗?

不可以,现在属于封闭管理,因为当前疫情反复不定,偶尔会有局部疫情的发生,校园的安全关系着几万大学生和几千师生的健康安全,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决定在假期...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参观吗?

疫情期间大学都不对外开放参观疫情期间大学都不对外开放参观

2024华中科技大学如何进校参观?

下载华中科技大学app在app上。进校流程申请点击申请进校,然后完善相关信息。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方可进校。现在疫情管控,外来车辆进入校园需要提前一天登...

华中科技大学如何预约进校参观?

下载华中科技大学app在app上。进校流程申请点击申请进校,然后完善相关信息。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方可进校。现在疫情管控,外来车辆进入校园需要提前一天登...

华科大从南大门参观路线?

您好,从华中科技大学的南大门出发,您可以按照以下路线参观:1.从南大门向南步行,经过一段时间后您会看到一个十字路口。2.在十字路口,您可以选择向右转,...

华中科技大学预约参观进哪个门?

西北门。因为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预约参观规定,其中预约参观学校的人员必须从西北门进出校园,其他门口关闭。所以是西北门。西北门。因为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预...

华中科技大学怎么预约进校?

因疫情防控需要,请谨慎预约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及车辆进校。学校疫情防控按照“谁预约,谁负责”原则落实责任。1预约人须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外来车辆及人员...

为什么武汉大学被称为珞珈山职业技术学院?-森屿WHU的回答...

一名路过的武大郎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叫珞珈山职业技术学院?其实就是一种戏称,但是戏说不是胡说,所以肯定是有一些依据的~首先解释珞珈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