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造粒黑科技:揭秘高效成粒的 5 大机械原理
在有机肥生产行业,高效成粒是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系列 “黑科技” 机械原理被应用于有机肥造粒过程,让原本复杂的造粒工艺变得更加精准、高效。这些机械原理究竟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为你揭开有机肥高效成粒背后的 5 大核心机械原理。
一、挤压成型原理:压力塑造坚实颗粒
挤压成型原理是有机肥造粒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常见于对辊挤压造粒机。该原理基于物料在压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特性。对辊挤压造粒机由两个相对旋转的辊筒组成,辊筒表面刻有特定形状的凹槽 。当物料进入两辊之间的挤压腔时,随着辊筒的旋转,物料受到逐渐增大的挤压力。在高压作用下,物料颗粒相互靠近、融合,填充辊筒凹槽的空间,最终被挤压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强度的颗粒。
这种造粒方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调节辊筒之间的压力和转速,可以精确控制颗粒的密度和硬度。对于需要生产高强度、耐储存和运输的有机肥颗粒,对辊挤压造粒机凭借挤压成型原理,能够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颗粒的需求。例如,在大型农业种植基地,需要颗粒强度高、不易破碎的有机肥,以减少运输和施用过程中的损耗,对辊挤压造粒机生产的颗粒就十分适用。
二、团聚造粒原理:粘结与滚动的完美协作
团聚造粒原理主要应用于圆盘造粒机和转鼓造粒机。以圆盘造粒机为例,其工作过程基于物料的粘结性和滚动特性。圆盘造粒机的圆盘以一定角度倾斜安装,并绕中心轴旋转。当物料被送入旋转的圆盘内时,首先在粘结剂(如水、胶体等)的作用下,细小的物料颗粒相互粘结,形成初始的小颗粒核 。随着圆盘的旋转,这些小颗粒核在离心力、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在圆盘内滚动。在滚动过程中,它们会继续吸附周围的物料颗粒,逐渐长大,最终形成符合要求的球形颗粒。
团聚造粒原理的关键在于粘结剂的合理使用和圆盘转速、倾角的精准控制。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控制颗粒的生长速度和最终尺寸。这种造粒方式生产出的颗粒呈球形,表面光滑,流动性好,特别适合用于园艺、花卉种植等对颗粒外观和施用便捷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三、离心造粒原理:离心力驱动高效成粒
离心造粒原理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实现物料快速成粒的技术,常见于离心式造粒机。该设备内部设有高速旋转的离心盘,当物料进入离心盘时,在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作用下,物料被迅速甩向离心盘边缘 。在这个过程中,物料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同时借助自身的粘性或添加的粘结剂,逐渐团聚成粒。
离心造粒的优势在于成粒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物料。而且,通过调节离心盘的转速和物料的供给量,可以精确控制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于一些对生产效率要求极高的有机肥生产企业,离心造粒原理为其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喷雾造粒原理:雾化与干燥的巧妙结合
喷雾造粒原理主要应用于喷雾造粒机,其工作过程分为雾化和干燥两个关键环节。首先,将物料与粘结剂混合制成均匀的液态浆料,然后通过压力式喷头或离心式喷头,将浆料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喷洒到造粒塔或干燥室中 。在热空气的作用下,这些细小的液滴迅速蒸发水分,干燥固化,形成颗粒。
喷雾造粒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生产出粒度均匀、流动性好的颗粒,且颗粒的内部结构较为疏松,有利于肥料养分的释放。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对于一些需要添加多种微量元素或功能性成分的有机肥,喷雾造粒原理能够保证这些成分在颗粒中均匀分布,提高肥料的效果和品质。
五、冲压成型原理:精准塑造特定形状颗粒
冲压成型原理在有机肥造粒中主要用于生产具有特定形状和规格的颗粒,常见于一些特殊用途的有机肥生产。冲压式造粒机通过模具和冲头的配合工作来实现造粒 。物料首先被送入模具型腔,然后冲头在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将物料冲压成型。通过更换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具,可以生产出柱状、片状、方形等各种形状的颗粒。
这种造粒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精确控制颗粒的形状、尺寸和重量,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一些景观绿化项目中,可能需要特定形状的有机肥颗粒,以方便精准施用和提升美观度,冲压成型原理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有机肥造粒背后的这 5 大机械原理,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科技智慧,它们从不同角度为高效成粒提供了技术支持。无论是追求颗粒强度、外观,还是生产效率和个性化需求,这些机械原理都能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还将有更多先进的造粒技术涌现,推动有机肥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专业等你了解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员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教授11人,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69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53人,泰山学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外聘院士1人,兼职教授多人。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五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以及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设有机械及车辆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共五个教学系和青岛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省级示范中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264人,其中本科生1873人,研究生391人。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热能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程、智能制造技术、动力工程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是“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拥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处。
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集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新型动力集成及环保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省部科研技术平台,以及“低碳能源与能源装备节能减排技术团队”、“车辆动态仿真及轻量化技术团队”、“新型纳米材料与环保装备技术团队”等多个特色科研团队。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市级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等60余部。
专业建设情况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创新。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3本教材入选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专业一: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机械工程
教师指导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实习
学生在课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教学研讨,精心组织教学
培养目标
以“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和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定位,重点面向山东省特别是胶东半岛经济圈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制造业和汽车产业,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高度社会责任、良好科学批判思维、强烈创新精神、开阔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目标可归纳如下:
(1)具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将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贯彻于工程实践中。
(2)具有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
(3)具有多学科环境中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专业特色
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58年青岛纺织专科学校的纺织机械专业,1997年设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2013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更名为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专业属于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学制四年。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智能制造技术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专业以教学改革为导向,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主体,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多学科知识复合、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9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技术工作,部分在中车集团、海信集团、浪潮集团、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工作。
本专业应届考研录取率40%左右,大部分学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本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
专业二:
山东省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测量、控制、智能仪器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良好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工作,能够达到以下四种职业能力和素养: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2)具有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及测控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及领导力;
(4)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遵守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自身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精密机械设计、工程光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等。
专业特色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OBE)、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办学传统与特色。2005年以来,先后与海信、澳柯玛、青岛海德马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持续建设“专业主导、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本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2021年1月至2026年12月),并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
就业前景
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9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从事技术工作,部分在中车集团、海信集团、浪潮集团、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东软载波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工作。
本专业应届考研录取率40%左右,大部分学生考取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本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
专业三:
山东省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够在以制冷与空调、热能与动力、新能源与储能等方向为代表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四种职业能力和素养:
(1)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够应用专业知识提出针对专业领域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具备开展能源动力领域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成为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称职工程师。
(3)能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组织和领导角色,并能有效对内对外进行合作与交流,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核心课程
本专业分为制冷与空调、热能与动力、新能源与储能三个方向。
学生共有的核心课程包括:工程热力学I、工程流体力学I、传热学I、工程力学I、热物理参数测试技术(专业+人工智能)、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I、机械设计基础I、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
制冷与空调方向核心课程: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制冷装置设计基础、制冷装置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方向核心课程: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新能源与储能方向核心课程: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燃料电池原理及应用、新能源与储能控制技术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青岛大学校级品牌专业。本专业与山东省能源(新能源)生产、装备研发及制造单位构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基地。实习企业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海容、五大发电集团(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及青岛能源集团等。
学生可以到海信、青特进行假期实习,并完成由企业专家讲授的《办公软件与实操》、《时间管理》、《空调基础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与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及QC七工具》、《日常办公礼仪》、《海信空调制造参观及拆机演示》、《未来空调工作坊》、《工业4.0》等课程培训,让学生得到由思维训练到耐心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深受社会欢迎。专业前景良好,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左右,就业领域集中在山东省内外能源生产、装备研发及制造单位,专业相关度高。
近三年考研录取率在45%以上,大部分学生考入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等本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就业质量与考研率稳步提升。
专业四:
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
机器人产线实训室
智能制造实训室-智能加工工站
智能制造实训室-智能装配工站
智能制造实训室-AGV和智能仓储工站
培养目标
围绕国家制造业升级,立足青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和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智能制造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到以下职业胜任力:
(1)具有工程报国、为民造福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将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贯彻于工程实践中;
(2)具有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智能制造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
(3)具有多学科环境中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核心课程
智能制造导论、人工智能技术、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智能控制工程基础、智能制造工艺与装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专业特色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背景下设置的新工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融合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依托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和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虚实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专业建有省级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了多家校外产学研教学实习、联合培养和科技合作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就业前景
本专业人才将在未来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制造中心,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亟需智能制造工程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也同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贴合,青岛“十四五”明确提出的9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都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密切相关,区域人才需求量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和考研深造前景都是非常好的。本专业2025年首届毕业生考研深造率50%。
专业五:
交叉型专业/工业设计
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
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
学生到企业一线参观实习
学生在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和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及科研单位从事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信息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设计研究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四种职业能力和素养: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具有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工业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核心课程
设计图学、设计素描、色彩、平面设计基础、立体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设计材料与工艺、机械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形态创意、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是山东省高校中最早一批招收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本专业建设充分综合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学校多学科交叉优势,以应用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文理交叉,突出重点,注重实践,强化创新”为基本原则,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将工业设计与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相融合,面向轻工家电、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机械装备、交通运输等行业开展集成创新与设计应用研究,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研发与创新设计,体现出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从现阶段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出发,构建了一专多能的应用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以工业产品设计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兼顾信息交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工业设计学科坚实的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胜任现代企业和专业设计机构的产品企划与设计开发、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等工作。
就业前景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适应面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深受社会欢迎。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家电、轻工、电子信息、健康医疗、机械装备、交通运输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专业设计公司、科研单位等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设计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45%以上,大部分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每年还有多名学生出国进入国外知名设计院校留学深造。
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特色实效,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协会、三维建模协会、机器人协会与无人机协会等学生科技创新社团为平台,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学生科技创新骨干队伍,构建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体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其他专业类学科竞赛活动,形成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近三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国家级奖励150余项,各类学科竞赛省级奖励360余项。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形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学院考研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5届本科毕业生中197人选择了升学继续深造,占比43%,其中推免33人,占比7%。
创新班介绍
机械工程创新班
驾驶模拟器
学生在课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班级概况
机械工程创新班是一个集合了优秀学子,致力于培养未来智能车辆工程领域创新人才的特色班级,始建于2023年。该班级旨在通过独特的培养模式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卓越实践能力、宽广国际视野和强烈创新意识的智能车辆工程领域的高级人才。
学科背景
本“创新班”依托的机械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以及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与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工程是“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创新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多学科的交融中拓展视野,提升综合能力。专业拥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山东省“十二五”高校动力集成及储能技术实验室、山东省“十三五”高校新型动力集成及环保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学院与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一汽、中国重汽、海尔、海信等国内外高校与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关系。
培养模式
“创新班”采用与智能车辆工程产业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培养未来智能车辆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智能车辆工程创新班采用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室、企业实训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班级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
培养特色
跨学科融合: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创新。
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创新实践活动,参加学术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供稿
相关问答
科技大学是学什么的,在科技大学可以学什么?
在中国都已理工科为主。例如:河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机...
北京科技大学的机械是做什么机械的?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以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冶金机械为主,毕业后也可以从事相关工作,进入冶金企业就业非常容易。课程主修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原...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斜...
[最佳回答]原理:n=W有用/W总;还需测物块的重力和拉力
815机械原理是哪本书?
815机械设计(含机械原理)1.《机械原理》(第八版),孙桓、陈作模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ISBN:97870403706832.《机械设计》(第九版),濮良贵,高...815机....
机械原理怎么才能学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机械原理主要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如何进行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下面是关于当时我上大学的时候,关于学习机械原理这门课的总结...
什么专业学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以及机器的结构、受力、质量和运动的学科。这一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人们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
机械原理难不难?
不难学。机械原理(theoryofmachinesandmechanisms)研究机构和机器的学科,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因而机械原...
机械原理选择哪本教材比较好?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以下是我推荐的几本教材:1.《机械原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这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适合...
【请问机械原理里的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是怎样推导...
[最佳回答]每个构件都有3个自由度.n个构件就有3n个自由度.每个低副都会限制它2个自由度,故要减去2pl.每个高副都会限制它1个自由度,故要减去ph.合在一起就是F...
本人想考华科机械研究生,请问本科阶段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的课本是哪个版本哪个作者的?
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就这本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522117机械设计,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