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高速路”,助力实验室“黑科技”走向“大市场”
来源:【中山日报】
五月的伶仃洋碧波涌动,潮声与科技创新的脉搏在珠江口西岸同频共振。
近年来,依托中山工业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研院”)这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山市人民政府携手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院所,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速路”:223家科技型企业先后孵化,54家在孵企业茁壮成长,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支撑。
这些在孵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当企业从“0到1”迈向“1到N”的新阶段,又将如何实现突破?近日,本报记者深入企业寻找答案。
国科瑞诺 点“糖”成金打破“洋敷料”技术神话
走进国科瑞诺(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瑞诺”)展厅,一系列以壳聚糖抗菌材料为核心的创新产品映入眼帘。项目总经理廖碧雁随手拿起一瓶液体成膜敷料介绍,目前包括这款产品在内,企业已成功持有4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健康人群预防与保健等多个场景,成为生物医药领域国产创新的亮眼名片。

国科瑞诺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认真做检测。记者 付陈陈 摄
追溯技术源头,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生物材料中心的科研团队便聚焦抗菌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与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天然产物中探寻新型解决方案。
经过十年攻关,科研团队成功解决了壳聚糖水溶性技术瓶颈,为后续产品开发奠定了核心基础。有了这一核心技术支撑,2019年9月,在中山市科技局的推动下,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创新中心这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国科瑞诺正式成立,开启了壳聚糖抗菌材料的产业化征程。
当时,国内高端医用敷料市场90%以上被外资品牌垄断。凭借核心技术优势,国科瑞诺迅速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其液体成膜敷料经实验验证,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头部品牌同类产品,打破了“洋敷料”的技术垄断。
“目前,我们的年产能约50万瓶,年产值可突破8千万元。”廖碧雁透露,液体成膜敷料、鼻腔喷雾器、抗鼻腔过敏凝胶等产品已在全国19个省份完成医用耗材阳光挂网,计划覆盖全国各大医院,未来还将进军互联网平台。
正德科技 做好“表面功夫”撬动循环经济新蓝海
广东正德材料表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德科技”)展厅内,一款款高性能涂层样品整齐陈列,各色涂层在灯光下闪烁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我们可以把涂层理解为女人的‘护肤品’,不同的成分对皮肤有不同的作用。”正德科技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吴晓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
作为中山最早一批引进高校资源孵化的企业(2012年成立),正德科技被华南理工大学表面技术创新团队注入了强大的研发动力,致力于研发前沿纳米复合表面涂层材料,突破极限耐磨、耐蚀、耐高温等复合表面功能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

正德科技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观察机房里的喷涂进展。 记者 付陈陈 摄
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中山政府部门真金白银的支持。吴晓燕表示,正德科技从“0到1”的原始创新先后获得两千多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这加快了涂层材料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近年来,企业还得到了产业资本的关注,在2024年国企产业基金2000万元战略资金的助力下,正德科技已步入“1到N”的产业化高速发展期。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循环经济+低碳转型”加速演进,国内装备升级与国产替代的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正德科技先进复合表面工程技术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28年我国表面工程市场规模超1200亿元,我们有信心持续领跑市场,推动装备零部件从‘更换报废’转向‘循环增值’。”吴晓燕说。
菁萃生物 破解天然活性剂产业化难题
在三角镇一处现代化厂房内,不锈钢管道纵横交错,无患子果皮与油茶枯经过一道道绿色环保工序,被转化为淡黄色的植物表面活性剂溶液,缓缓流入储存罐中。这里便是广东菁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菁萃生物”)的生产车间,这个不算太大的空间,见证了我国在纯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领域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化突破的蜕变历程。

菁萃生物总经理毛勇进与技术人员探讨问题。记者 付陈陈 摄
时间回到2018年8月8日,在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深度合作下,王孔江、毛勇进和辛亮三位博士成立了菁萃生物。
“以前提取植物皂苷,用的通常是‘水提醇沉’这一老办法,不仅成本高、产量低,还容易产生污染。”菁萃生物总经理毛勇进介绍,如今,菁萃生物采用的绿色环保工艺,为全球首创,全程不添加有机溶剂,在常温低压环境下就能完成生产。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压缩至现有工艺的1/5,产品还具备无沉淀、气味淡等优势。
回溯科研攻关之路,早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孔江课题组便锚定无患子,开启纯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提取研究。经过多年攻关,课题组终于在中山建成规模化生产工厂,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如今,菁萃生物的无患子提取液与油茶枯提取液两大系列产品已畅销市场,收获包括立白、纳爱斯、贝泰妮等行业巨头在内的超200家知名客户。
澳多电子 校企合作点燃创新引擎
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崭新的“战舰”造型园区,中山市澳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多电子”)宽敞明亮的车间内早已一派繁忙:半自动化U型产线正在进行搬迁后的最后调试,成批的电动踏板在工人们熟练的操作下逐一完成组装……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业,最初以汽车后市场自动关窗器为主业。2015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果断转型前装市场,专注于汽车智能核心零部件和车联网生态研发。为应对技术改进突破、产品赋能升级的挑战,澳多电子以孵化模式引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团队、对外经贸大学团队及多家汽车厂等优质资源,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围绕智能车辆电子系统开发出一系列突破性产品:全球首创的7段式折叠电动踏板(适配特斯拉等高端车型)、电动侧开门(防开门杀、自动开关门)、车联网可穿戴数字钥匙等,形成了覆盖“舒适进入-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的完整产品矩阵。

澳多电子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的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做检测。 记者 付陈陈 摄
目前,澳多电子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实验室已获得汽车行业CNAS认证,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坚实的技术验证平台。“楼下是实验室,楼上就是生产线,这种即研即用的模式,大幅缩短了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实验室及时反馈的问题也能迅速在生产线上得到调整,确保产品的高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澳多电子副总经理黄梓峰说。
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直接体现在企业产值的爆发式增长上。据悉,通过校企合作,澳多电子实现了从年产1亿元到今年预计年产超8亿元的跨越。
政策“组合拳”筑牢创新基底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22年以来,中山通过《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服务体系,对国家级孵化器最高给予50万元认定补助,专业孵化器设备购置可获40%补贴;2023年推出的《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则直击研发痛点,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增速分级补贴”,市级创新标杆企业最高可获3%研发投入补助,年度上限达3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政策落地的重要载体,工研院自2007年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科技厅合作共建以来,始终承担着搭建高端创新载体、整合创新资源的核心使命。这座由市科技局统筹的大型综合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打通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构建起覆盖高新技术成果引进、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全周期创新生态系统。从早期孵化载体建设到后期产学研协同,工研院如同创新生态的“枢纽节点”,既承接政策落地,又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人才对接等精准服务,成为中山创新体系的重要底座。
在政策与平台的叠加效应下,2024年工研院新增在孵企业3家,在孵企业总数达54家,总收入达8278.95万元,其中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在促进企业科技成果创新方面,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申请数102件,授权数124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626件。
“专项基金+产融对接”破局“1到N”扩张瓶颈
跨过“0到1”的初创门槛,只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步。要实现“1到N”的规模化扩张,还要面对资金、市场、技术迭代等多重挑战。如何有效破解这些瓶颈?
在国科瑞诺项目总经理廖碧雁看来,资金的扶持对于企业顺利步入高速发展期至关重要。她建议政府能针对性地设立专项研发基金,例如,拿到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产业化方面,在企业产品取得注册证到正式生产销售这一过渡期,也希望能有一定的资金扶持或者资源倾斜。
高校孵化企业通常由技术型人才牵头,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普遍面临“从技术思维向商业思维转变”的挑战。菁萃生物总经理毛勇进对此感触颇深,他坦言如今企业虽已在市场站稳脚跟,但销售推广、商业运作经验的缺乏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团队结构,引进具备市场洞察与商业策略的人才,或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销售团队的方式来弥补短板。
同样为技术型人才出身的中山市聚云软件科技总经理李颖更注重自身的转型升级,他认为,相比初创期,“1到N”的情况更为复杂,不仅需要机遇,更考验创业者自身的格局和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创业者的高度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天花板。”李颖透露,近期他正通过攻读MBA体系化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同时带领团队走出去,深度对接央企资源,通过融资(资金)、融智(人才)、融资(资源),实现多维度的资源整合,打破成长壁垒。
当步入产业化深水区,资本的力量愈发关键。除了像正德科技一般主动对接国企,引进战略投资外,许多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多位企业负责人希望政府设立产业配套基金和产融对接平台,吸引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优质资本外溢。
中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中山将继续优化政策环境,出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为中山打造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手记】
实验室的“黑科技”如何叩开产业升级之门?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留意到,虽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融合还远远不够。
例如,国科瑞诺的壳聚糖抗菌材料虽在医疗领域崭露头角,却鲜少与中山本地医药制造集群形成上下游联动;正德科技的高性能涂层技术服务于新能源锂电装备头部企业,却未能深度嵌入中山传统制造业的升级链条。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本地缺乏配套的产业链条,导致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上下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于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政策引导,使得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难以融入本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层面,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机制,搭建高校孵化企业与本地产业集群的对接平台,通过举办技术交流会、产业合作论坛等活动,促进双方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同时,要具备链式思维,无论是引进高校资源孵化企业,还是招商引资,都应以本地产业集群为导向,确保新引入的项目与本地产业形成互补,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乘数效应。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则要避免“拿着技术自嗨”,深入了解本地产业需求,寻找与产业集群合作的切入点,在协同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突破与成长。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刘彦辰:逐梦自强,搭建助残“云”平台|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
【编者按】
在中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实验室里钻研“顶天立地”的技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扎根产业,为企业发展解决技术难题、敢为人先;他们在医务前线守护人民健康,救死扶伤、奉献大爱;有人深耕教育事业,严谨治学、甘当人梯……他们是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激励和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中山“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分享十位不同领域中山科技工作者的动人事迹。敬请垂注!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推广不仅改变着正常人的生活,也让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生活更加便利。
在2021年5月的全国助残日上,由广东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辰带领公司团队联合腾讯搭建并运营的“粤群通”项目正式上线。这一平台利用互联网科技连接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一方面实现精准助残,另一方面帮助残疾人更快融入社会、组织更多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日常,让残疾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广东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彦辰。
在促进特殊群体更好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新技术的运用值得肯定。日前,刘彦辰入选中山市2023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他颇有感触:“只有让科技与生产生活更好地结合,才能释放出科学技术的最大动能。”
“80后”的刘彦辰,既是残疾人中的一分子,也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小时候觉得自己和其他伙伴不太一样,也因此一度少言寡语。”由于先天发育问题,刘彦辰天生右手就只有一根手指。随着年岁渐长,刘彦辰慢慢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先天的缺陷非但没有阻碍他前进,反而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一个勇敢的逐梦者。
2002年前后,还在大学读本科的刘彦辰就和表哥一起,试水经营服装生意。凭借专业所学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他为自家的服装生意设计美工LOGO、拍摄海报、塑造品牌形象、进行互联网传播,这在当时的服装行业并不多见。初试牛刀就实现盈利,这坚定了刘彦辰创业的决心。毕业后,他来到中山,继续在服装行业耕耘。
2009年,出于兴趣以及自身专业,刘彦辰开始向互联网领域转型。随着移动终端引领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浪潮进入快车道,他又敏锐地感受到市场的风口,2014年,启动项目“嗖卡”,为中山地区中小微企业打造电子化简历,很快有了7万余家付费企业用户,注册人数超10万。2016年,刘彦辰注册成立云网科技,在数字医疗、互联网地产、云端助残等领域一路前行,公司业绩和客户每年都能实现增长。
公司经营渐上轨道的同时,刘彦辰通过一次次社区公益服务,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此后,他更成为中山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会长。他了解到,中山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仍遇到信息闭塞、文化程度不高、出行交通不便等“就业痛点”。2021年,由他公司开发的“粤群通”助残平台上线,为全省539.9万残疾人同胞服务。
据介绍,“粤群通”是省残联联合腾讯企业微信量身打造,以企业微信政务版为框架,通过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残联,村(社区)残协及残疾人的“4+1+1”网格宣传员联动机制,覆盖全省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及家属等全方位一体化的网上互动服务平台。其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智能通讯录、网宣群管理、一键通知互联、政民朋友圈、智能收集表、居民上报、巡查上报、活动直播、互通群机器人小助理等,还可通过“轻应用”+IOT智慧物联的方式服务残疾人,其上线全面开启了广东数字化智慧助残云服务。
上线两年来,平台不断更新迭代。最近,依托该平台,刘彦辰团队还为广东省残联先后完成了《关于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意向调查》《有就业意愿残疾人职业技能评估》等,为全省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助残互联网产品在市场上还有许多空白,虽然目前也有不少高校、企业在研究互联网助残的推广、应用,但他们都难免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很多创新的科技产品,残疾人在实际体验并不一定好。”刘彦辰说,虽然自己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上肢),但是他对视力障碍、精神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以及下肢残疾的肢体残疾人也还是了解得不够。而多年来在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创业经验告诉他,再好的科技都必须回归生活服务本身,要深入走进残疾人的生活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助残产品。未来,他和团队将继续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在助力残疾人就业和康复两大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更多互联网科技产品,为残疾人提供更舒适的云上体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文字】伍杰
【作者】 伍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问答
中山云预约几点放号?
中山云预约放号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具体时间可能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有所调整。如果您需要预约中山云服务,可以在每天上午9点前后登录中山云官方网站进行预约。...
中山云预约怎样才是预约成功?
中山云预约成功的标准通常是在预约过程中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在预约后收到预约成功的确认信息。以下是一般的中山云预约成功的流程和标准:1.访问中山云...
俗语,歇后语,诗词歌赋,越多越好,答好了五十分送上.】作业帮
[回答]瑞霭瑞金瑞气霞光瑞气瑞签瑞霞瑞香瑞雪霏霏瑞雪照丰年诗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瑞雪带寒风轻标南国瑞,寒慰北人心.九陌祥烟合,千春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没有后遗症?炎症风暴是什么意思?-红网问答
目前来看,就是全身炎症对抗的后遗症,后遗症比非典轻很多。从这几天一些媒体的报道看,死亡这些人中有的前一天看上去还好好的,过了一天就宣告不治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哪个专业就业好?
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有很多。2.这是因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一所以电子科技为主要特色的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
广州中山二院龙淼云医生评价怎么样?
中山二院是有名的三甲医院,口碑不错的。省中医院不错,服务态度好,至于贵不贵就要看你看哪个医生了,还有中山一院,省人民医院,都是技术较好的医院。新海医院...
会写造句题“回文句”是一种句型.一个句子如果正着读与倒着读...
[回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西湖回游鱼游回湖西南海护卫舰卫护海南青岛绿草坡草绿岛青洛河飘香茶香飘河洛狂风暴雨夜雨暴风狂中山停云堂云停山中花莲...
中山云预约办营业执照怎么预约?
中山云预约办营业执照,首先需要在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进行预约。进入网站后,选择“网上预约办事大厅”,然后选择“办理营业执照”,填写相关信息并选择预...
“潇湘”是什么意思?跟湖南有什么关系?-红网问答
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后泛指湖南全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
管信云停车不缴费会怎样?
并视情节轻重对停车人处以200元或500至1000元罚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的城...不缴纳停车费将会产生罚款逾期未缴费的,依据有关规定,由管理部门催缴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