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用户投稿 32 0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视频加载中...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央视网消息 (焦点访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一度受困于体制机制和市场对接困难,大量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逐步落实,这个难题正逐步得到破解,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创新成果更快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正积极作为。

  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被称为汽车的“心脏”。在上海通用汽车的工厂,生产发动机零件的高端数控机床,对工艺性能要求极高。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上海通用汽车动力总成制造工程设备开发工程经理张应淳:“定位精度我们要求达到微米级,一个成年人的头发丝大概80微米,意味着我们在头发丝1%尺寸的维度下进行精密加工。”

  尽管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都全球领先,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在由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组成的汽车动力总成这个生产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大多依赖进口,这也成为我国高端制造装备“卡脖子”问题之一。如今,这一现状正在被改变。今年8月,经过一年多的试用后,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产化高端数控机床,在上海通用汽车的工厂开始规模投入使用。

  国产化数控机床的应用不仅成本更低,在当今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还大大减轻了纯粹依靠进口设备可能面临的风险。而汽车生产领域的这个关键性突破,正是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罗磊:“首先让我们的初创团队,能够合法地从学校获取知识产权,在我们的创业公司里面进行成果转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017年,针对前面提到的“卡脖子”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专项,收集校内科研人员相应成果,并支持转化。罗磊等6人研发的15项知识产权进入其中。学校决定支持他们创业办公司,对成果进行工程验证。而这时,却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公司要成立的核心技术基础——15项科研成果的产权,却并不完全属于科研人员自己。

  上海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刘群彦:“从事业单位国资管理条例,还有无形资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来讲,学校承担国家资助的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归学校,由学校代表国家持有。”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学校科研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要求保值增值,但成果转化却并不一定能成功。这种风险成了困扰科研人员的“绳索”,很长时间内,都导致了典型的“三不现象”,即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

  刘群彦:“科技成果不转化,才是最大的损失。焦点问题是怎么把科技成果属于学校的部分权利转让给老师,让老师去创业。”

  此种情况下,上海交大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方式——赋权。把15项科研成果的所有权通过协议方式,作价262.5万元,学校占四成,科研人员占六成,科研人员把学校那部分产权买下,就拿到了科研成果的全部产权,就可以投入到创业公司,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成果转化。

  刘群彦:“赋权政策实际上是允许采用所有权激励方式,把部分成果所有权转让给科研人员,由科研人员享有科技成果的全部所有权。”

  就这样,通过赋权,科研成果转化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得以成立。以公司为平台联合各方资源,原始的科研成果一步步实现了工程化验证,成为了影响汽车行业的真正产品。同时,因为产权清晰,公司将来也可以放心谋求上市等发展新机会。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为了从根本上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随后,在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赋权改革试点。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研究员武思宏:“相关数据显示,通过赋权改革实施,这40家单位登记的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的交易额达到了218亿元,同比增长了28%。这样的数据可以充分显示,通过赋权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

  科研人员通过创业,在自己的公司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毕竟是少数。从技术层面来说,科研成果大多产生于实验室,偏理论,是个“生果子”,但企业面对的是市场,需要上来就能规模化生产的“熟果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这个中间阶段,对于技术的成熟至关重要,但也最难,被称为转化的“死亡之谷”。

  武思宏:“从实验室阶段到工程化,批量小试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过程中,我们的成果可能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困境,不可避免要跨越‘死亡之谷’。”

  在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中,作为技术供给端的科研机构和人员面临困境,而另一端,也就是需求端,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自身技术研发受限的尴尬。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隆达公司是江苏无锡市的一家民营企业,原本从事铜加工,近年来,转换赛道进入新材料领域。新领域需要新技术,自己研发一个是成本高,另一个时间慢。技术跟不上,经营风险就很大。

  此种情况下,隆达公司找到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因为是发展的“真需求”,企业自然“真出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苏隆达成立联合创新中心。以中心为依托打造转化平台。一边对接产业需求,另一边除了下属研究所,还联合相关领域的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针对产业需求的新技术精准研发。众多科研成果汇集后,还搭建了中试平台,在上面反复进行工程化、小批量精准验证。

  精准研发、精准验证,现在,江苏隆达的生产线已经用上了新技术。目前,搭建平台以产业为导向,打通创新成果同产业的对接链,在制造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仅在江苏省内,就已经与2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了联合创新中心,与国内6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向市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多项。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中试平台既是研究所的研发平台,又是高校老师成果的转化平台,也是企业进行最终规模产业化的中试平台。”

  一头是科研机构,一头是市场,不仅在技术层面要经过专业反复验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研成果转化还有很多专业的事必须要做。比如说转化前要和所在单位打交道,要了解国资管理、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法规;转化后,要市场推广,乃至投融资等。而这些,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一旦处理不当,甚至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也是大多数科研人员的“弱项”。

  此前,在我国由于很多高校院所受制于编制的局限,用人不灵活,缺少专业的转移机构和队伍,一度成为制约转化的“瓶颈”。现在,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刘金旭,主持了1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成果多、实用性强,很多企业都很感兴趣。成果要转化,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基于刘金旭的特点,学校技术转移中心给出了专业化的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陈柏强:“他在创新成果产出的高峰时期,直接创办企业并不是一个最佳选项,我们跟他设计了技术许可,通过对方支付一定的入门费,我们把相关的技术许可对方企业来实施,然后根据产值进行提成。”

  专业建议基于的是专业的服务水平。2015年,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式实施,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2016年初,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同时创新性注册了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中心和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采取市场化运营。依托公司,人员自招、工资自发,成果转化成功后,收益的10%可以作为机构经费。灵活的用人机制下,包括技术、知识产权、投融资、合规风控、项目推广等20多名技术经理人被招聘到这里,他们的收入也与业绩直接挂钩。

  “管理”变“服务”,原来的科研人员带着项目找学校,变成了转移机构主动深入院系找项目。学校报批、成果路演、与合作单位洽谈,乃至公司成立后的知识产权布局、上市准备等等,在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的机构和技术经理人,为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服务。

  科技创新需要制度创新的协同。赋权激励、产研结合、专业服务,在多方探索下,一条条科研成果转化的“绳索”被去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为科技成果转化怎么更“顺”、更“准”明确了方向。在这个总思路的指引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制度创新,助力更多的来自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开花结果”。

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 探访交大智邦智慧“黑灯工厂”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8日讯 六十载砥砺前行,一甲子春华秋实。今年正值枣庄建市60周年,为深入发掘枣庄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枣庄建市60年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枣庄“建市60年央媒看枣庄”主题传播活动今天正式启动,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记者和省驻枣新闻媒体记者第二采访组首站赴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据了解,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威能数字机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占地55亩,建成恒温恒湿高档车间26000平方米。

该项目依托上海交大研发实力以及上海交大智邦科技多条汽车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验证线生产经验,通过充分整合产学研用和国内外资源,建立工艺、装备集成与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和生产制造基地。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工厂集成了网络化5G制造要素,包括具有加工过程感知的智能CNC单元,制造过程实时智能监控、智能物流、设备远程维护管理、质量管理、能耗管理、排产调度、数据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制造关键内容,将智能管控系统、物流系统、实时监控系统与智能生产线纵向集成,实现制造过程的全过程智能控制,同时,通过数字化设计fD虚实融合的数字化仿真等技术手段,将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无缝对接,实现从订单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控。

南京智邦科技 焦点访谈:科技成果 落地生“金”

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建设完成15000平方米的恒温车间及办公楼,智慧“黑灯工厂”示范生产线已经调试运行,成为山东移动5G工业互联智慧工厂首家示范基地。一期另外一栋10000平方米的恒温车间正在建设中。一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利税8000万元。

闪电新闻记者 李永文 报道

相关问答

江苏智邦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_材料员考试_帮考网

江苏智邦卫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2019-06-12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张家港宿豫工...

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是国企么?

Hi~交大智邦枣庄数字科技是一家民营企业,而不是国企。它是由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和枣庄市智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主要从事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