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小编 46 0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长三角近来行动频繁。

6月5日至6日,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召开。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主要领导的第6次座谈会。同期举行的长三角高层论坛上,三省一市签署了关于组建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合作框架协议等重大合作事项,推动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

同时,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也呼之欲出。

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长三角14城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海大都市圈涵盖11.4万平方公里和1.1亿人口,GDP总量达18.28万亿元。

“规模如此之大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形成之后,可能会对长三角原有的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城市群是当今区域发展的基本空间单元,而都市圈则是城市群内部的次级圈层结构,是城市群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的产物。城市群强调一体化发展,而都市圈则更进一步,强调同城化发展。都市圈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同一个通勤圈,能够朝发夕至。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了30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长三角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其中,上海大都市圈无疑是规模体量最大且最为核心的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曾有过多次扩容经历。

2018年1月,上海发布了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其城市发展总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六市在内的“1+6”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

2022年9月,历经4年半的酝酿和2年半共同编制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由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政府联合发布。与上一轮规划相比,上海大都市圈又新增了江苏的常州和浙江的湖州,形成“1+8”的整体空间格局,陆域5.6万平方公里,海域4.7万平方公里;2023年常住人口7834万人,GDP13.9万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城市群27市的44.1%和52.8%。

时至今年6月,上海大都市圈再次扩容,又新增了浙江的杭州、绍兴,江苏的泰州、盐城,以及安徽的宣城,共新增5座城市加盟。

“原先‘1+6’方案之所以迟迟未能通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他周边城市的加盟意愿很强。现在杭州等5市的加盟和再次扩容,说明周边城市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未来发展非常看好。”徐长乐认为。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除了加盟意愿,交通条件也是都市圈扩容的重要因素。

此前湖州、宣城没有直通上海的高铁,与上海的通勤条件并不理想。如今通过在建的沪苏湖高铁和业已通车的商合杭高铁宣城至湖州段,未来湖州到上海只需40分钟左右,安徽距离上海最近的宣城也只要约1个小时。今年9月宣绩高铁开通之后,宣城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铁”。在环太湖流域的高铁线中,宣城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

此外,上世纪50年代,上海在宣城就建有一块飞地(编者注: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白茅岭农场,两城之间由此一直联系紧密。如今,宣城成为安徽唯一一座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徐长乐认为,其中或许既有对沪苏浙皖一体化空间布局和区域整体利益的考量,也有对沪宣二城长期合作历史的加持。

同样,作为此次加盟上海大都市圈的唯一一座苏北城市盐城,或许也是缘于与宣城相同的历史渊源。“盐城的情况比较特殊,”徐长乐说,“上世纪50年代,上海就在盐城拥有了‘上海大丰农场’这一飞地,两地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此次将盐城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实际上也是上海对盐城这么多年默默无私奉献的一种回报。”

再从苏北两座城市的通达条件看,目前已全线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27年竣工的北沿江高铁建成后,泰州到上海只需1.5小时;而2020年开通的盐通高铁连接沪苏通铁路,使得盐城到达上海只需2个小时。

从今年6月15日起,全国铁路将实施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长三角铁路将首次尝试开行上海-上海虹桥G8388/9/8次大环形高铁列车1列。调图后,长三角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将达1325.5对,货运列车开行总数达1345.5对。

此次大环形高铁列车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多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串联,全程停靠长三角三省一市共19座车站(不含始发终到站),进一步加密“轨道上的长三角”。

“高铁是最为便捷和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伴随着长三角高铁的普及和连网,这也为上海大都市圈新的扩容带来了可能性。”徐长乐指出。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此次上海大都市圈扩容,哪座城市未来受益最大?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是新加入的5座城市。此次浙江省会城市杭州也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之中,“这将给杭州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他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将有利于周边城市共享上海这个对外开放的国际窗口的品牌效应。同时,上海大都市圈也必将是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重要载体,周边其他城市可共享发展机遇。

杭州近几年努力打造新一线城市。

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破万亿,成为全国第10个跻身“1万亿方阵”的城市,并首次跻身全国特大城市。2023年,杭州迈入“2万亿方阵”,城区总人口则突破了千万,成为超大城市。

4月24日至26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第三期联创工作营暨2024上海站研讨会在沪举办。来自上海大都市圈14个城市的33个部门和技术团队反复讨论磋商,进一步深化优化规划方案。

就在这场会议上,各个城市提出了诸多建议。杭州市规划资源局兰天副处长建议,要体现杭州超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综合交通布局并提高萧山机场在长三角国际枢纽机场群中的定位。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浙江省第一空中门户。2023年,萧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4117万人次,属于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吞吐量接近上海虹桥机场,在长三角机场群中排名第三。

在《杭州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中,萧山机场的发展定位是:近期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机场之一、区域枢纽机场、未来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中心,远期发展成为国际航空枢纽。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此外,新加入的盐城市则希望突出盐城能源之城、海洋经济增长极、优质农产品供应地的定位,将盐城规划为大都市圈的储备能源基地。

泰州市建议,发挥泰州大健康产业优势,提升国家级医药基地地位,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技术产业集群。

绍兴提出,在战略功能区、潜力提升区、综合交通、生态廊道等方面加强对接。

宣城建议推动“一地六县”产业协作区实体化运作,共建长三角宣城康养基地,抓紧开展白茅岭地区规划研究。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大体上是周边城市获益更多。”徐长乐认为。作为中心城市,上海虽然可以籍此调配更大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形成更大的分工合作体量和规模,但都市圈除了集聚作用外也有扩散和溢出效应。未来上海也必然要将自身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优质资源要素辐射扩散到都市圈的每一座城市,引领带动上海大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协同协调发展。

徐长乐同时提出,一个都市圈的规模体量如果太大,其利益主体及其彼此利益关系势必更为复杂,都市圈内部统筹协调的任务和难度也会更加繁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主编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合作、分工与差异》一书就曾指出,当协调成本大于交易成本,或某些地区负担超越效益,一体化合作难度将加大。

此外,如何协调处理好长三角现有都市圈之间的关系?2019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要求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规划纲要同时提出,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如今,“1+13”模式的上海大都市圈实际上已经将苏锡常都市圈的全部和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大部分纳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巨型都市圈。同时,上海大都市圈也将对合肥、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区域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富裕,但现在上海大都市圈‘1+13’格局形成之后,有可能会打破原来的空间格局和利益平衡,造成不在其内的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机会的减少。”徐长乐提醒。

美国那点事|特朗普被定罪后:年轻选民可能更讨厌他,以及拜登

近日,与美国大选相关的最重大新闻事件莫过于5月30日纽约市一家法院的陪审团裁定前总统特朗普在“封口费”案中有罪。只是这一消息对于特朗普的竞争对手、美国现总统拜登来说,未必是利好。至少,在今年大选中的一个重要选民群体——年轻选民中,拜登的支持率并未因特朗普被定罪而有显著提升。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拜登 视觉中国 图

拜登在赢得年轻选民的支持率方面本就不乐观。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底开展的调查显示,尽管拜登在赢得年轻选民的支持率方面领先特朗普,但是二者的差距在缩小,45%年龄在18-29岁的年轻选民支持拜登,特朗普的支持率则为37%,二者的差距是8%,而在2020年大选中,这一数字是23%。

而根据美国东北大学市民健康和项目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反对拜登的年轻选民已达到57%,反对特朗普的年轻选民则只有42%。

在2020年大选中,年轻选民对拜登胜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年后的今天,年轻选民将如何影响选举?毋庸置疑,无论是全美还是摇摆州层面,年轻选民都会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年轻选民还是中间选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拜登和特朗普都在绞尽脑汁赢得年轻选民的支持。

年轻选民在全国和摇摆州都很重要

年轻选民一般指年龄在18-34岁之间的选民,根据美国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大选中,年轻选民达到4000万,其中800万是刚满18岁的新选民,年轻选民比例占2024年选民总数的五分之一。

不仅如此,在2024年几个重要的摇摆州中,年轻选民均是重要的选民来源。如在佐治亚州,22%的选民是高中学历以及高中学历以上的年轻选民;在亚利桑那州,22%有投票权的居住者是年轻选民,其中三分之一是拉美裔年轻选民;在北卡罗来纳州,21%的选民是年轻选民。

从美国选举历史而言,50岁以上的老年选民一般是投票率最高的群体。但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年轻选民的投票率显著提升。根据民意调查数据公司“循环”的数据显示,2020年大选,年轻选民投票超过50%,其投票率比2016年增加了11%。在一些重要的摇摆州,如威斯康辛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年轻选民的投票率均超过了50%,有些州的投票率甚至超越了60%,如新泽西州。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当地时间2024年5月8日,美国威斯康辛州辛市,美国总统拜登会见了竞选志愿者。视觉中国 图

2022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年轻选民的投票率却持续下降,即使如此,年轻选民在中期选举中对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成为民主党阻挡共和党“红色浪潮”的重要武器。如密歇根州年轻选民的投票率达到36%;宾夕法尼亚州年轻选民的投票率位居全美第六名。

根据美国哈佛年轻人中心调查数据预计,在2024年大选中,18-29岁的年轻选民有投票倾向的仅有47%,低于2020年的57%。因此,鉴于年轻选民的政治冷漠,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两党候选人争取的重要的中间选民。

无法忽视的中间选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大选中,邮寄选票的广泛运用,成为年轻选民投票率提升的重要原因所在,年轻选民在2020年大选中的投票率也因此创历史新高,达到1972年美国大选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以及年轻选民对拜登执政不满情绪的增加,他们的政治冷漠情绪再度显现。

在2024年大选中,很多年轻选民对拜登和特朗普的第二次对决极为反感。一方面,年轻选民不满拜登的边境政策、中东政策;另一方面年轻选民也不满特朗普不利于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此,多数年轻选民成为中间选民,他们可能在选举中支持独立候选人或者弃选。一般而言,独立候选人难以赢得选举,所以其支持者在11月的最终投票中可能选择其他候选人或者放弃选举。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视觉中国 图

根据“循环”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31%的年轻选民尚未决定支持谁,而这31%的选民很有可能参加投票。因此,支持独立候选人以及尚未决定支持谁的年轻选民很有可能成为拜登和特朗普争取的中间选民。

“循环”的此次调查数据还显示,53%的年轻选民关注的议题是生活成本、通货膨胀、气候变化、枪支暴力问题。另外,年轻选民因为种族、性别的不同,关注的问题也有所差别。相比其他族裔,非裔年轻选民更加关注生活成本等经济问题,另外高度关注种族主义和学生账务问题。女性年轻选民比男性年轻选民更加关注堕胎问题,更有可能支持民主党。因此,鉴于年轻选民对2024年大选的重要性,两党候选人为赢得选举胜利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特朗普、拜登为赢得年轻选民绞尽脑汁

在2024年大选中,特朗普、拜登在吸引年轻选民方面各有利弊。对特朗普而言,优势在于通过经济议题赢得年轻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少数族裔男性年轻选民的支持。相比其他族裔,少数族裔男性选民,尤其是拉美裔、非裔男性年轻选民更加关注经济议题,因此特朗普重视经济议题的选举策略有助于提升其在少数族裔年轻男性选民中的支持率。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日,美国威斯康辛州格林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参加竞选集会。视觉中国 图

相比之下,特朗普的社会保守政策,如反对堕胎的政策则不利于赢得年轻女性选民的支持。对此,在2024年春天的竞选活动中,特朗普软化了对堕胎政策的立场,提出堕胎政策由各州政府决定,不支持出台全国性质的反堕胎政策。

对拜登而言,其优势在于支持堕胎的政策有助于吸引年轻选民。在争夺摇摆州年轻选民的竞选活动中,拜登多次让副总统哈里斯到几个重要的摇摆州开展关于支持堕胎问题的竞选活动,目的就是争取摇摆州年轻女性选民的支持。相比之下,拜登的劣势在于经济问题、中东问题政策导致年轻人的反对,尤其是因为新一轮巴以冲突导致美国高校发生多起校园抗议活动,虽然此次美国高校的抗议活动不会成为拜登的“越南战争”,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抗议活动对拜登的选举可能产生了负面效应。

在吸引年轻选民方面,特朗普和拜登谁更技高一筹,还要等到11月两人的最终对决才能见分晓。根据美国拉美裔组织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拉美裔选民选择支持独立候选人。换言之,他们既不支持拜登也不支持特朗普,在特朗普被宣判有罪之后,年轻选民未来可能变得更加政治冷漠,即更加不喜欢这两个候选人。这一调查说明年轻选民对拜登和特朗普而言均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5个月的时间内,拜登和特朗普在争夺年轻选民方面将日趋激烈。

(唐慧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近日,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上空,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拍摄了一组三北地区的画面。从太空俯瞰三北,一座绵延万里的“绿色长城”正不断延伸和扩展。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这个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工程,在横跨我国北方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绿色奇迹”。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座谈会上,总书记明方向、谋思路、作部署,发出了“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它为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近一半的三北地区,种下新的希望。

“三北”工程如何化“万里风沙”为“绿色长城”?《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巴彦淖尔之行中,一路看了湖、田、林、沙、水。

考察第一站,总书记来到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这里曾经芦苇泛滥、黄藻密布,“病”得不轻。如今,湖心断面水质保持在Ⅳ类。未到岸边,已闻鸟语。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

展板前,当地负责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治理思路之变:最初“就水治水”,迟迟不见效。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观念,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格局和效果明显改观。

总书记肯定道:“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座谈会上,总书记叮嘱,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荒漠化综合防治。

2021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谈到要保护好内蒙古生态环境,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时,语重心长:“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初夏,新疆阿克苏柯柯牙镇,一排排杨树郁郁葱葱。曾经,这里一年有100天刮沙尘暴,一夜可摧毁万亩农田。

翻看“三北”工程发展史,我们就能理解荒漠化综合防治对全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5.05%,每年风沙天数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条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三北”工程自1978年实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长到13.84%,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三北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拧成“一股绳”,统筹推进协同治理、联防联治。今年以来,“三北”工程攻坚战加快推进,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

突出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在巴彦淖尔新华林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正在治理的沙地,久久端详着那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栽种的树。

“这件事不能歇脚,不能松懈。”总书记将防沙治沙比作“滚石上山”,“稍不留意大石头就滚了下来”。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北”工程是国家生态修复的主阵地。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黄河“几字弯”地跨华北、西北,涉及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山西等五省区,是影响京津和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2023年以来,五省区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为重点,聚焦沙患、水患、盐渍化、草原超载过牧等生态问题,多方式、多途径增绿、扩绿,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

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范围涉及辽宁、河北、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等五省区,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的沙源地。一年来,五省区统筹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协同治理,歼灭战不断取得新进展。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2023年9月23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正式启动。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涉及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四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北方风沙活动最为频繁、灾害最为严重的沙尘源区。去年,阻击战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启动。四省区在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抓好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的建设,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等,确保沙源不扩散。

从地图上看,打好这三大战役,拔掉这几个深黄的点,就能串联起一段段青绿的线,“三北”工程也将因此贯通成更加完整而厚重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因地制宜—— 治沙与用沙相结合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攻坚“三北”》节目中“大漠平沙”的画面,引发网友热议。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茫茫沙海中,近200台推土机来回穿行,推平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沙丘,以便后续在此安装光伏板。这正是当下最新的光伏治沙模式中的一个环节。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沙漠、沙地地广人稀,蕴藏着巨大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光伏治沙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植物,利用光伏板遮蔽阳光,减少地表水蒸发,帮助地表植被恢复,达到既能发电“生金”又能实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均缩减的双重功效。

这是“三北”工程探索科学治沙的生动缩影。

三北地区的治沙手册,写满了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智慧:修梯田、修坝地、修水库,引水拉沙,锁边固沙,螺旋钻种植法,节水容器种植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来我们创新探索了宁夏中卫沙坡头模式、内蒙古磴口模式,还有库布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上世纪70年代末,风沙危害严重,为了绿起来,有什么树就种什么树,往往十树七枯。现在,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精准防沙治沙。

小红书: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 全球规模最大的都市圈来了,从“1+8”扩容到“1+13”谁最受益?

△2023年6月7日,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毛乌素沙地西南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改变了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探索采用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主抓雨季造林的模式,全靠雨养,当年成活率能达到75%以上。

甘肃民勤县的西大河小井子区域,草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尼龙网沙障等,间隔多行交错排列。研究员们逐一测量沙障宽度、高度后,按当地水资源等条件,栽下梭梭、毛条、沙拐枣等树种……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一抹抹醒目的绿,或连点成线,或连片成林,正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诗篇。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杨彩云

责任编辑:刘波